驻守获得器械的核心在于理解战斗机制与精准操作。器械作为攻城主力,其高攻城值能快速消耗城池耐久,但器械兵种被所有兵种克制且移动速度慢,必须依靠驻守策略保护。驻守部队需提前部署在器械行军路径上,通过计算触城时间差将器械卡在保护部队中间,确保守军优先攻击保护部队而非器械。此操作要求精确控制行军速度,通常需将两队保护部队的触城时间间隔两秒,器械触城时间置于两者之间。

驻守吃器械的进阶技巧涉及藏兵与武将替换。当主力部队触城时,可通过武将互换功能暂时卸下主将,待触城后再重新上阵,利用系统判定机制延迟战斗触发。此方法能有效避免器械在攻城读秒期间被守军攻击,但需注意下一轮5分钟开始时系统会重新判定驻守状态。若城池无驻守部队则继续攻城,反之则触发战斗。该策略对操作时机要求极高,需反复练习以掌握节奏。
器械队的组建需优先选择兵种适应性为S或A的武将,此类武将的攻城值普遍在300以上。同阵营武将组合可触发属性加成,虽不提升攻城值,但能增强生存能力减少战损。推荐使用乐进、邓艾等魏国武将,或黄月英、甘宁等蜀吴武将。器械队兵力建议与守军持平,若被克制则需额外增加兵力。注意器械队仅用于拆耐久,不可与敌方主力正面交战。

防守方应对器械的策略同样值得关注。驻守部队会按最后触城时间与敌军交战,因此可通过快速消灭首支或末支进攻部队破坏敌方卡器械节奏。升级城墙、城防军等设施能提升防御力,配合陷阱与伏兵进一步延缓敌方攻势。当发现敌方器械行军时,集中兵力攻击其保护部队的薄弱环节,迫使器械暴露于守军火力下。
过度依赖单一兵种会导致被针对性克制,应保持多兵种协同。忽视侦查可能误判敌方兵力部署,建议优先清除城池外围驻守部队削弱防御。驻守区域需覆盖器械行军路线及邻格区域,主城驻守仅能防御直接攻击。每次攻城后及时修复器械并补充兵力,确保持续作战能力。

最终胜负取决于细节把控与团队配合。同盟成员需统一听从指挥,在清除守军前不得提前派遣器械。利用军营、港口等中转站可加速器械行军,必要时可迁城缩短进攻距离。驻守与调动的优先级差异也需明确,调动部队80%兵力即可加入驻守。这些要素共同构成完整的驻守器械攻防体系,需在实际对抗中不断优化调整。
